close

網路影評寫的都比我詳盡,所以我只寫自己的觀後感。

事實上,若純講權貴的勾心鬥角,血觀音絕對不是最強的劇本。從宮廷劇到英美的連續劇,這類劇情層出不窮,但就以台灣來說,這部戲仍有他耀眼的部分。

我想,是他影射歷史的部分。

故事中的案件揭示影射台灣史事,馬王政爭、數不清的兇殺案與貪污案、湯英伸、十三號水門事件......族繁不及備載,有些我聽都沒聽過,有些我聽過,卻不怎麼清楚。大多發生在我出生之前的年代,那個兇殺頻傳、權力至上的年代。

很難說,現在社會變更好了沒有,畢竟我不會是利益鬥爭下的角。

 

 

每每看到這等黑暗的作品,其實心裡早就有了準備,蛛絲馬跡探尋表面功夫下的反串,試圖釐清角色間的關係。導演有放線的大多都能明白的大概,除了最後棠夫人的那部棋,是我最後才明白的劇情。

「對不起,我插播。」

後勁好強的句子。

被人匡起的佳句,都是人性間明槍暗鬥的指示,教你如何在烈火中生存下來。但就唯有這一句,扣著劇情,平淡淡卻霸氣十足、扭轉戰局的句子。

好強。

人性的惡,早就被翻爛的主題。

話說,我是很後面才察覺到棠真對馬可的愛,相比之下,室友倒是一開始就發現了。

我對這種感情的細節並不敏感,倒是全神貫注在劇情上。

憑實力單身,就是我。

然而,相較之下,孩子們的愛情故事,在大人明槍暗鬥的血戰中貌似少了那麼點力道。彷彿,若把這邊的支線任務抽掉,劇情也不會受太大引響。

這個副本,是讓棠真堆疊起小小的惡,而開的劇情吧。

但是把男僕構起來當情人,而且還是這麼正的女生,怎麼想都有點不對勁,害我很難聯想到湯英伸這類案件,後來看影評才知道的。

若是二刷,一定能從中看到更多明槍暗鬥的影子,就像玩偵探遊戲,尋找一刷沒看到的線索。

但我目前不是很想。因為我對那些歷史不夠瞭解,還無法擁有尋獲解答的快感。

 

 

這齣戲最大的價值,是在他影射台灣史事的貢獻,這在台灣影界是很大的成就。就像《國際橋牌社》,其他開放國家熟悉的政治諷刺劇,幾乎沒有在台灣搬上大螢幕。

除了對岸壓力外,我想有一部份,是跟台灣的影視產業有關。

台灣沒有像好萊塢這種坐擁大量資本的影視公司,籌措資金是台灣電影人競相爭取的項目。在獲得票房收入錢,政府補助成為必要的資金來源之一。

每個國家都是。

我之前看的一本史學名著《斷裂的年代》,就有討論這個議題。

藝術,與政治息息相關。

沒有政府的補助,收入有限的藝術界很難存活。

能活下來的,都是已成名的大作家、畫家、音樂家,由一群精英階級供養,他們願意花大錢購買藝術,形成只屬於上層社會的菁英品味。競富意味十足。

然而,在成名之前,貧窮的藝術家沒有政府補助很難生存。因為他們沒有管道籌措資金。

想想,我們一年會花多少錢在購買藝術、購買「美」的事物上?

可以看免費的,為何要付錢?付錢給那些名不見經傳,未來也不一定會紅的人。

或許有人會說,現在他們有很多管道啊,像獨立音樂節、藝穗節等活動,藝術人有許多曝光度,也有許多人願意購買他們的商品。

但,用這點錢就能做藝術?或許太天真了。

缺乏補助、受到政府排擠,覺醒、大港都一一熄燈,藝術在與現實衝撞後,勝出的人有多少?

政府仍牢牢抓著藝術的項圈,誰握有資金誰就能統御韁繩,指導藝術的主題、類別。

至少在目前,台灣仍處在這個狀態。

我猜想,為何往年沒有批判歷史、時政的藝術,為何拖到解嚴後三十多年才出現,或許跟這有關。

往年若要拍攝如此類型的劇本,在申請補助時想必就被卡關,而後續展演也會障礙重重,看《國際橋牌社》就知道了。

不過,也因為有他當領頭羊,為人們跨過了那個坎。

想必將來,會有更多批判時政作品,出現在大螢幕上。

先去補《國際橋牌社》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不是影評喔
    全站熱搜

    洞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